為什么國產醫療器械頻頻受阻
加入時間:2013-05-20 11:11:40 當前新聞點擊率:2684
普朗醫療器械網訊 許多醫療器械公司相關人員都會非常頭疼一個問題:我們的產品無論在功能還是價格上都存在很大的優勢,在國外很受歡迎,為什么國內的大醫院卻看不上眼?
作為臨床醫學中必備的工具和醫療手段,醫療器械同藥品一樣,是衛生健康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培育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醫療器械產業,不僅事關老百姓健康,而且有利于打破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
然而,一些企業自主研制的技術先進、質量可靠、性價比高的醫療器械,卻一直在醫院的大門外徘徊,在推廣應用中步履維艱。
不過,在許多國產醫療器械企業看來,醫院特別是大型醫院之所以只買貴的進口產品,則另有隱情。“其實,所謂‘為患者負責’只是借口,利益才是根本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說,一是醫院的利益,使用進口設備往往價格高出許多,醫院能獲取更多利潤;二是負責招標采購和購買進口設備的人牟取私利。
“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購買進口設備不僅可以拿很大的回扣,許多外國公司或者其代理商經常安排采購者以考察、學習為名出國旅行,甚至安排相關領導的子女出國學習等。”
這樣的方式既阻礙了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也在無形中增加了患者負擔,加重了國家的財政包袱。“醫療器械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朝陽產業。”中國醫療器械協會理事長姜峰博士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平均增長速度約20%,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和醫藥行業平均水平。
國家統計局的樣本企業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產值為1896億元人民幣,實際上我國醫療器械企業的數量遠超統計局的樣本數量,因此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總產值在3000億元人民幣以上。據保守估計,到“十二五”末期我國醫療器械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
不過,這樣可觀的數據卻讓人笑不起來。雖然近些年來我國自主研發的醫療器械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進口的數量不降反增。
姜峰博士介紹,近5年來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額持續增長,2007年貿易總額為127.01億美元,2011年為265.9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20.3%。其中,進口的增長幅度遠大于出口。
據介紹,我國的醫療器械高端產品市場近70%被國外跨國公司或在中國的合資公司所壟斷。
TCL醫療集團首席科學家曹紅光告訴記者,二甲以上醫院的大型醫療設備,80%—90%為進口產品;特別是血管造影機、X光透視儀、酶標儀等,進口設備占到95%。國產醫療設備,只在小醫院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有一些市場。
“醫療器械研發周期長、投資大、風險高,如果企業辛辛苦苦研制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不但會嚴重挫傷企業的創新積極性,貽誤發展良機,甚至會因資金流斷裂瀕臨倒閉。”高光勇說。
受損害的不僅是企業,還包括患者和國家。我國公立醫院的醫療設備費用全部是國家負擔的。購買、使用昂貴的進口設備,不光患者要多掏腰包,國家也要拿出更多的財政支出。國內大型醫院不看質量、價格,排斥國產設備、偏愛進口設備的局面只會更加加重人們“看病難”的社會現狀。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