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血凝儀原理及用途
加入時間:2012-07-06 10:37:02 當前新聞點擊率:4000
血凝儀的檢測項目主要是止血與血栓分子標志物,這些檢測指標與臨床各種疾患有著密切聯系,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動靜脈血栓形成,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肺栓塞、妊娠高血壓綜合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溶血尿毒綜合癥、慢性阻塞性肺炎等。中醫藥關于活血化瘀的理論與治療工作研究也都涉及止血與血栓問題。為使臨床準確運用這些指標進行診斷,衛生部印發了《關于出凝血時間檢驗方法操作規程》,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血漿凝血活酶時間(PT)等操作方法進行了詳細規范。因此使用血液凝固分析儀(以下簡稱血凝儀)這一專業血凝測定醫療設備對血栓和止血進行實驗室檢查成為必要。血凝儀和血液分析儀一樣分為全自動與半自動兩類。為結合在國內大多數醫院的實際需要,本文僅涉及半自動血凝儀工作原理并對我普朗集團的血凝儀做簡要介紹。 普朗醫療——血凝分析儀PUN-2048B 目前國內外各生產廠家生產的半自動血凝儀都是基于凝固法對血液凝固過程進行測量的。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連鎖性酶反應的結果。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以無活性酶原形式存在,當某一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可使許多凝血因子按一定的次序先后被激活,彼此之間有復雜的催化作用,被稱為“瀑布樣學說”。這種“瀑布樣學說”產生的激變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表現為,電阻增大(電流法)粘度增強(磁珠法),濁度上升(光學法)。由于電流法測量可靠性差,因此為磁珠法和光學法所替代。 (2)透射比濁法:透射比濁法,是根據待測樣品在凝固過程中吸光度變化來確定凝固終點的、與散射比濁法不同的是該方法的光路同一般的比色法一樣呈直線安排:來自光源的光線經過處理后變成平行光,透過待測樣品后照射到光電管變成電信號,經過放大后監測處理。當向樣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劑后,開始的吸光度非常弱,隨著反應管中纖維蛋白凝塊的形成,標本吸光度也逐漸增強,當凝塊完全形成后,吸光度趨于恒定。血凝儀可以自動描繪吸光度的變化曲線并設定其中某一點對應的時間為凝固時間。 2、磁珠法 磁珠法是根據血漿凝固過程中粘度的變化來測量凝血功能的。根據儀器對磁珠運動測量原理的不同,又可分為光電探測法和電磁珠探測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