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行業不能僅寄托于政策 創新才會有出路
加入時間:2012-05-22 16:43:06 當前新聞點擊率:4634
據醫療器械網的統計數據顯示,國產醫療器械廠家之中,除了像魚躍、普朗、邁瑞等這樣的知名品牌外,我國目前的大多數醫療器械廠家所占的市場份額不足1/3,形勢可謂不容樂觀。現階段我國有有三成醫療器械企業缺乏自主生產能力,如果連國內的市場需求都不能滿足,我國的民族醫療器械工業如何去開拓國際市場,國內醫療設備又該何去何從呢?
這是個值得我國相關部門和廣大醫療設備公司深入思考的問題。雖然我國出臺了相關的鼓勵性政策來促進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但各個醫療設備公司也不能完全依賴于國家政策,自主創新、自主研發才會有出路。
無論是從醫療器械產業,還是從保健器械產業反饋的信息來看,都存在企業規模小、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同時,缺乏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的法規。行業人士認為,政府應嚴格監管,打擊假冒偽劣現象,同時出臺多方面政策鼓勵創新,這樣才能讓民族品牌在和國外品牌的競爭中,走向正確的方向。
國內品牌失意高端醫療器械市場
據統計,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醫療器械相關制造企業數量超過14000家,其中99%為民營企業,但是目前國產醫療器械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卻不足1/3。
僅就醫療器械產業看,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約有3000家左右,但是大多規模較小,市場支配力有限。而據中國保健協會對保健器械行業的最新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2152家企業,能搜集到營業數據額的有778家,其中,年營業額超過1億元的32家,僅占3.98%,營業額1000萬元到一億元之間的有270家,占34.7%。
根據統計,國內最大的保健醫療器械企業為廣東紫微星實業有限公司,年銷售額2.54億元。而相比之下,國外保健器械在國內攻城略地,占據高端市場。據統計,目前國外保健品企業在國內所銷售的保健器械超過500種,近五年的年銷售額以平均12%的速度增長。在100名購買保健器械的國內消費者中,大約15名購買了洋品牌。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會長、中國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姜峰認為,醫療器械行業只有邁瑞、威高等少數幾家龍頭企業,像瑞德這樣的創新企業規模都不大。醫療器械企業做不大,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國內企業在研發上常常有短期行為,總是想去模仿當下銷售得好的產品,習慣在仿制中創新。但是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有原創的技術,不管是購買還是研制。另一個方面,高等院校的研發和產業銜接存在障礙。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科研院校在生物學工程方面專利的轉化率可能只有6%左右。
冀望于政策扶持
不過,在我國,無論是醫療器械產品還是保健器械產品,都存在廣大的市場。比照國際健康器械市場,我國健康器械產業還存在巨大發展空間。在發達國家,與健康產業相關的產值占GDP的8%~15%,而我國僅占2%不到;醫療器械在全球醫藥市場的份額方面,美日歐達72%,我國民族工業產品僅占3%。
希望國家有利的政策可以從技術、創新層面根本改善我國傳統醫療器械制造業水平,整體提升行業競爭力,從而振興民族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