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民營醫院制度不完善,醫療器械消毒未達到“硬指標”
加入時間:2012-03-20 14:44:21 當前新聞點擊率:4964
對于醫院如何給病人使用的針筒以及一些進入體內檢查的醫療設備進行消毒,這一問題引起了廣大網 友的關注,大家不禁發出疑問:到底醫院對醫療器械進行消毒到底有沒有達到指標?如果患者下次再使用該醫療器械會不會存在安全隱患? 近日,自治區、南寧市衛生監督所聯合執法,對南寧市內的醫療機構消毒管理和醫療廢物處置情況進 行了檢查。執法人員發現,個別醫療機構在廢棄物處理和醫療器械消毒工作上亟待加強。 醫療器械消毒 現場 器械消毒要達到“硬指標” 昨日,在院方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隨衛生監督人員進入了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的消毒中心,透過 玻璃墻,記者看到一個個身著無菌服的醫務人員在無菌消毒房里面忙碌著。 據介紹,醫療用品清潔完畢之后,醫務人員會將醫療用品進行打包。盡管醫療用具是在高度抑菌的環 境中進行自動化清潔的,但是仍需要最終的衛生檢驗證明。 記者看到,醫務人員在打包時,會將一條化學指示條貼在外包裝上,并另將一片化學指示卡放入包內 。之后,再對醫療包進行高溫高壓消毒,最終將醫療包送入無菌傳遞窗口,等待取用。醫務人員在使用醫 療包前,需檢查指示條和指示卡,只有當指示條上出現黑杠,指示卡變黑,通過了這兩重檢測,達到了這 個“硬指標”,才能證明該醫療包符合衛生標準。 在廣西中醫學院一附院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站,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李主任說,該工作站消毒的醫療用具 ,都是要進入人體內的,因此清洗消毒要十分細致。從清洗表面污物的初清洗,再到用灌洗器等用具對器 具內部深層清潔的內腔清洗,之后還需經過酶洗液清潔、次清洗、浸泡消毒、徹底沖洗、干燥這幾個步驟 ,器具才能給患者使用,前后一共是7道工序。 問題 部分民營醫院制度不完善 “此次專項檢查將針對消費者關心的醫療安全注射、人流安全、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等情況開展監督檢 查,特別是對醫療機構的消毒供應室、內鏡清洗消毒室、門診注射室輸液室、人流室等重點科室進行檢查 。”自治區衛生監督所相關負責人談到,3月5日-3月8日,聯合執法小組先后對10余家南寧市內的公立、 民營醫療機構進行現場監督檢查。 在檢查中發現,大部分醫療機構能按要求建立并執行消毒產品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各種注射、穿刺、 采血用器具均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按醫療廢物進行處置;大型國有醫療機構嚴格按要求設置內鏡清洗消 毒室、消毒供應室,相關工作人員嚴格執行消毒滅菌操作;民營醫療機構的醫療器械如人流手術包、外科 手術包等物品都交由取得相關資質的醫療機構統一消毒,計生手術室人員取得相應資質。 但檢查中也發現,部分民營醫療機構存在未建立消毒產品進貨檢查驗收制度,索取的相關證件不全, 消毒液開啟后未標明開啟日期及時間等問題。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行為,相關部門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予 以嚴厲查處。 本文由普朗醫療器械銷售網網編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