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醫療設備“超期服役”市場亟待規范
加入時間:2014-02-26 15:32:28 當前新聞點擊率:2533
醫療器械公司網訊:目前許多三甲醫院都在更換醫療設備,這也使得我國的醫療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是一些二級縣醫院和一級鄉鎮醫院,由于資金問題無力購買新型醫療設備,只能采取購買或租賃二手醫療設備的辦法。這導致許多二手醫療設備豆子“超期服役”。
目有,我國1.3萬家縣級以上醫療機構,所使用的醫療設備有15%左右是上世紀70年代前后的產品,鄉鎮醫院使用的醫療設備情況為糟糕,甚至還在使用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爺爺輩”產品。因此,很醫院的醫療設備亟待得到更新換代。目前,除了新生產的一手貨外,二手貨也成為醫療機構設備更新換代中的“生力軍”。
據一位醫院藥械處工作的人士透露,國內醫療器械消費者有奇怪心理:當資金充裕時,主要考慮購進國外產品,只有資金不足時,才會考慮國內企業的產品。而且對于同種功能的國內產品,一般優先選擇價格低的,造成同類國內產品,越好越賣不了的奇怪現象。
導致醫院購買進口醫療設備的另一個原因是醫院收費不盡合理。如某些衛生管理及物價管理部門在制定醫院收費政策時,使用進口醫療設備所收取的檢查費是同類型國產醫療設備的1.5—2倍,而不問產品的實際質量如何。樣做的結果是,一些醫療機構競相采購進口設備,連國外的二手大型醫療設備在國內都走俏,這給一些經濟實力不足的中小醫院提供了添置醫療設備的條件。
毫無疑問,一臺價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人民幣的進口醫療設備,其二手貨往往只需用幾十萬元人民幣就可搞定。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投入,每次使用后仍然可以得到高額回報。
更有甚者,一些已經過期的報廢醫療設備還仍在充當二手貨的“角色”。或許有人感到奇怪,而業內人卻見多不怪了。有位業內人士說:“一次性的醫療器械重復使用還難以制止,更不用說價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報廢設備繼續使用。”
據了解,大型醫院的醫療設備在使用過期后大致有三個處理辦法:一是轉讓到下一級的醫院;二是廠商回收;三是報廢。但是,真正進入到報廢的還是比較少。某省藥監局醫療器械處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國家對二手醫療器械的轉讓還沒有專門的制度,但不管怎么說,轉讓的二手的醫療器械必須是合格的、能夠再使用,但目前在進口醫療器械轉讓過程中問題比較多。
假如能夠形成醫療器械的梯次使用,新舊醫療設備采用不同的收費制度,對于醫院和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還是有利的。但是現實的情況時,醫療設備沒有形成梯次使用,新舊設備收費等同,由此導致了二手貨甚至報廢設備過于熱門,使用和轉讓不夠規范。
對于醫療設備的更新問題,一些醫療設備生產企業是如此認為的:醫院使用二手醫療設備無可厚非,但是對于過期的醫療設備應當嚴格限制使用。若繼續使用過期貨,將會影響醫療設備生產企業的利益,人為地延長醫療設備生命周期,會造成生產企業新產品束之高閣。
由此看來,對于二手醫療設備的使用、轉讓還必須加以完善。盡管從2000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規定,醫療機構不得使用未經注冊、無合格證明、過期、失效或者淘汰的醫療器械,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尚未完全杜絕過期醫療設備的繼續使用問題。有關部門應該在二手醫療器械使用和轉讓的 “規范”兩字上面做好文章,做到同時保護醫院和醫療設備生產企業的利益,促使二手醫療設備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