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護理頸椎術后病人
加入時間:2012-01-04 09:15:06 當前新聞點擊率:6476
1.頸部制動:頸椎損傷病人一入院即限制頸部活動,囑病人絕對臥床,根據損傷類型遵醫囑頸部墊枕或不墊枕;頭頸部兩側分別置1個沙袋固定之,或者行枕頜帶牽引、顱骨牽引,頸椎病病人有的是術后才制動。頸部制動的目的是:術前防病情加重,術后防頸椎不穩定、植骨塊脫落等。
2.適應性訓練
(1)生活習慣訓練:頸椎手術病人要求臥床,且頸部制動,因此不但要訓練床上大小便,臥位進食的訓練也不容忽視,流質食物借助吸管完成進食,半流質、普食需他人喂食,同時囑病人吞食時注意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引起嗆咳。
(2)氣管牽拉、體位訓練:為避免咳嗽,有吸煙習慣的患者,應在術前一段時間戒煙。頸前路手術需將內臟鞘(包括甲狀腺、氣管與食管)牽向非手術側,故術前由護士、家屬或病人自己用2~4指將食管向左側牽拉過中線,開始時10~20分鐘/次,以后逐漸增加至30~40分鐘,如此訓練3~5天,為適應術中牽拉需要。體位訓練是頸后路手術的要求,將被褥與枕頭墊起放置于床的中間,患者俯臥其上,頭頸前傾,雙上肢自然后伸,初練時感呼吸困難,3~5天后即能適應。
3.預防并發癥
(1)經前路手術后創口內出血窒息和入睡后呼吸抑制,是術后最危險的并發癥。故術后要特別護理,觀察呼吸是否通暢,頻率是否正常,做好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處理。
(2)預防植骨塊脫落,頸部嚴格制動,病人軀體移動障礙,皮膚護理顯得重要,尤其是不全癱、全癱的病人,定時要按摩褥瘡好發部位,白天每3小時一次,晚上每4小時一次并床邊交班。
(3)功能恢復指導:肌力訓練包括肢體按摩及關節被動訓練,按摩可防止肌攣縮和關節僵硬,被動操作應做到輕重得當,有序有節,切忌粗暴,上肢包括握、伸屈活動,下肢包括直腿搞高,負重抬舉伸屈活動,功能鍛煉應貫穿于住院直至出院后的恢復期,持之以恒。對不全癱、全癱患者還應訓練定期排便、排尿,以期盡早拔除導尿管控制排尿。
4.出院指導:本組病人,術后1周拆線,2周左右頸圍固定出院,囑病人出院后仍要頸圍固定3個月,控制頸部活動,頸圍解除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如先在睡覺時取下,以后改為間斷使用圍頸,直至解除。囑病人遵醫囑繼續口服一些神經營養藥:21金維他或維樂生、彌可保等。飲食上注意補鈣、增加蛋白質。連續不斷的四肢功能鍛煉。3個月、半年、1年定期復查。
椎體壓縮性骨折減壓Dick棒內固定術的護理
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②練習深呼吸:胸腰段骨折后因后腹膜血腫、骨折疼痛等,影響病人的呼吸功能。故術前要鼓勵病人多做深呼吸運動,尤其年齡較大者,要預防術后肺部的并發癥。③尿管護理:每日清潔尿道口2次,對術前留置導尿者要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插粗細適宜的一次性雙腔尿管,并鼓勵病人多飲水,保持引流通暢。④掌握病情:術前須對神經損傷情況做全面了解,認真測生命體征,防止感冒。⑤嚴格備皮,按醫囑術前用藥。
2.術中護理:①此類手術持續時間長,有的合并他處損傷需時更長,且損傷大,出血多,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每10分鐘測血壓一次,隨時做好急救準備。對心電監護者,要保證導聯的正確位置。輸血時隨時觀察反應。保持尿管通暢,及時放尿。②手術后期,因上Dick棒時動作較大,加之病人俯臥時間長,往往因疼痛、肢體酸痛、麻木,尤其年齡大且瘦弱者會出現煩躁、心急、氣促等,應及時給氧氣吸入,幫病人擦汗。
3.術后護理.①術后應保持脊柱水平使患者平臥于木板床上,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每30分鐘測一次,注意病人反應,認真檢查各管道位置,觀察雙下肢感覺及運動情況,保證液體或血順利輸入。②注意傷口滲血情況,保持敷料清潔干燥。傷口處常規放置一次性輸血器做負壓引流,期間要保持通暢,防壓迫、脫落,注意觀察引流物的顏色、量的變化;傾倒引流物時應鉗緊引流管,防氣體和液體倒流,并在恢復引流袋呈負壓狀態時再與引流管連接。一般術后48~72小時,引流量每日少于30~50ml即可拔管。
4.并發癥的預防: ①防褥瘡:這是術后護理的關鍵,既要求勤翻身,又講究翻身方法。我們的做法是:病人回房后先平臥2小時后,酌情每2~4小時軸型翻身一次;翻身時脊柱要保持平直,勿屈曲、扭轉,每次體位改變90°,避免拖、拉、推,應將病人抬起,翻后對截癱病人要取舒適臥位,并用滑石粉按摩受壓部位,注意保持床鋪整潔、無渣屑皺折。決不可因病人身體重或管道多而減少翻身次數。②防尿路感染:應每日清潔消毒尿道口2次,保持導尿管通暢,注意尿色及量的變化。能自行排尿者術后 3小時放尿后拔除導尿管。對不能自行排尿者,我們盡早開始夾管訓練膀胱功能,并于每次放尿時鼓勵病人使用腹壓或做下腹部按摩,爭取在術后2~3日采用腹部按摩擠壓排尿方法代替留置導尿管。③防肺部感染:Ramsay觀察到截癱病人進行呼吸鍛煉者肺活量可增加12%~16%。故對臥床病人(包括截癱)應盡早開始呼吸功能鍛煉,鼓勵多咳嗽,輔助排痰。④防關節僵硬和肌肉攣縮:適時正確的功能鍛煉對保持關節靈活性、促進全身神經肌肉系統的功能恢復有重要作用。故術后第2天就要進行雙上肢的伸屈、內收、外展鍛煉,每日5~6次,即使對完全癱瘓的肢體也要樹立信心,每日3~4次給病人做雙下肢按摩、做被動運動,防止術后畸形,減輕肌肉萎縮。⑤注意飲食防便秘:病人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常常發生腹脹和便秘,嚴重影響食欲。故應加強病人的飲食和情志護理,關心病人排便情況。多給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品,忌煎炸厚膩之品,鼓勵病人在胃腸排空后多飲水(飯后即飲易稀釋胃液),養成定時排便習慣。若術后2日無大便者,給予蜂蜜或番瀉葉代茶飲,并配合腹部按摩(循腸蠕動方向推揉)。
5.出院指導:脊柱損傷內固定后恢復時間較長,而急診觀察室病人周轉較快,故出院指導非常重要。囑病人睡硬板床,避風寒濕邪侵襲,加強功能鍛煉,三個月內不宜做過度前屈運動。囑家屬應不斷和醫務人員進行聯系,及時進行醫療和護理咨詢等。
X光透視機生產廠家普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網編發表!媒體間轉載請注明鏈接來源